因面部疼痛來醫院就診的患者中,約60%是三叉神經痛。根據病史、發作部位、性質及觸發點,檢查有無神經系統異常,一般易于確診,但需與其他面部疼痛相鑒別。
1、舌咽神經痛:疼痛性質與三叉神經痛相同,易與三叉神經第III支痛相混。舌咽神經痛部位在一側舌根、軟腭、扁桃體和咽部,少數表現為耳部疼痛,但多在耳深部或耳后。如以4%可卡因噴涂于咽部,疼痛消失即可診斷。此外,部分舌咽神經痛可伴發三叉神經痛,需正確辨認。
2、中間神經痛:表現為一側外耳道,乳突部灼痛,局部可有帶狀皰疹,此外,還可見到周圍性面癱,味覺及聽力下降。本病疼痛發作時間較長,重者可向面部、舌外緣、咽部及頸部放射。
3、蝶腭神經痛:疼痛發作時鼻粘膜充血、阻塞,流淚,疼痛限于顏面下部,可向頸、肩、上肢放射。做蝶腭神經節麻醉(用4%可卡因棉片填入中鼻甲后端上方)即可制止疼痛。
4、叢集性疼痛:本病亦表現為一側面部疼痛,主要位于眼、顳部。該病發作時間長,可伴有顏面潮紅、結膜充血、流淚、局部多汗及脈緩等,而且顳淺動脈搏動明顯。用抗組織胺藥物有效。
5、繼發性三叉神經痛
1) 橋小腦角腫瘤:以膽脂瘤、聽神經瘤、腦膜瘤多見。這些腫瘤早期可能僅出現三叉神經痛,隨腫瘤增大,可出現V、VII、VIII、IX等顱神經受損的表現。對于三叉神經痛伴有以上顱神經損害的患者,應高度懷疑橋小腦角區腫瘤,及時行CT或MRI等檢查,以便早日確診或治療。
2) 腦蛛網膜炎:顱底局限性蛛網膜炎可以侵犯三叉神經引起面部疼痛,多為持續性鈍痛,伴有疼痛部位感覺障礙。
3) 顱底惡性腫瘤:多見口腔癌及鼻咽癌,偶見顱底轉移癌或肉瘤等。面部疼痛范圍廣,常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。疼痛為持續性,并可見廣泛的顱神經損害表現,常伴有鼻衄、鼻塞。
4) 三叉神經半月節區腫瘤:可見神經節細胞瘤、脊索瘤等。三叉神經感覺及運動障礙明顯,X線檢查可能有顱底骨質破壞。
5) 多發性硬化:1%的多發性硬化患者可出現三叉神經痛。對于雙側三叉神經痛患者應警惕多發性硬化的可能。
6)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:好發于三叉神經第I支區域,呈持續性灼痛,可在皰疹消退后數日、數月乃至數年后發生。疼痛區皮膚可有白斑、感覺障礙。對此類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,做出明確診斷,否則,如誤診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,用顯微血管減壓術或神經切斷術治療均無效。
7) 神經損傷、手術后三叉神經痛:半月節破壞術及三叉神經根切斷術后,少數患者可發生麻木性疼痛,三叉神經脊髓束切斷術后發生率更高,疼痛區感覺障礙,疼痛轉為持續性。
此外三叉神經痛尚需與牙痛以及青光眼、偏頭痛、顳頜關節炎等面部疼痛相鑒別。
此文章內容僅代表醫生觀點,僅供參考。涉及用藥、治療等問題請到當地醫院就診,謹遵醫囑!
神經外科疾病的治療。顱腦外傷、腦震蕩、腦腫瘤、腦血管病、癲癇、帕金森病、三叉神 ...
腦性癱瘓(腦癱)、小兒腦癱、腦癱FSPR手術及矯形手術、腦癱的術前康復、腦癱的術后 ...
立體定向手術及原發性帕金森病、三叉神經痛、面肌痙攣等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的手術治療 ...
三叉神經痛、面肌痙攣、舌咽神經痛;腦積水、蛛網膜囊腫、垂體瘤經鼻內鏡治療等。偏 ...
請務必在就醫后進行投票,以保證結果的公平、公正。